【感恩、敬畏、责任——记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6-06-12浏览次数:644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更让我们知道以后要为了谁。”有这样一群人,当他们离开了尘世,他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用自己的身体教给医学生们最直观、最准确的人体知识;他们选择为医疗事业奉献一切,让短暂的生命在历史中永驻。他们就是遗体捐献者,我们尊称为“大体老师”。

2016年5月28日上午,基础医学院和校红十字会邀请了遗体捐献者代表和实现者家属代表参加我校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特别邀请了遗体捐献登记者瞿大我老师、遗体捐献实现者任天洛老师的家属、遗体捐献实现者我校研究生徐欣毅同学的母亲作为嘉宾代表参加主会场的纪念大会。基础医学院还特地在解剖楼设立了校庆活动分会场,举办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座谈会。嘉定区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者联谊会的多名捐献者代表,以及多次参加到学生活动的捐献者家属秦鸿俊老先生和捐献者黄琦奶奶,与校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部以及护理学院第24“惟吾德馨”导师团的同学们一起探讨、谈心。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峰老师、解剖教研室张黎声老师等也参与了活动。

活动开始前,同学代表向嘉宾们赠送了我校学生学习解剖、接触“大体老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心路》(它记录了同学们对大体老师的尊敬与感恩,更记载着同学们对医学生医德、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并播放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视频。在听完张黎声老师介绍我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德育教育情况介绍后,在场的嘉宾们都深受触动,纷纷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历与感受。

其中一位捐献者聊起了她签署捐献遗体协议书的过程。她的儿子也曾是一名医学生,非常反对她捐献遗体的想法,因为他自己在上解剖课时同学们对遗体并不尊重。“我一直有个心结,其实哪怕是被千刀万剐我也不怕,可不尊重逝者却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我来到这里,看到可爱的同学们,看了你们的心得体会,我的心结解开了,我安心了,谢谢你们。”

一位已在我校实现遗体捐献的家属在看了《心路》中的一些片段后默默留下了眼泪。她说,父亲当年提出捐献遗体时其实家里都不同意,一是不舍得,二是不放心。“听了你们的话,我开始理解父亲的决定,我也放心了。”这样的话语更让同学们坚定了信念,要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遗体捐献者受到更多的尊重与感激。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峰老师对捐献者和实现者家属表达了感谢与敬意,向他们对医学教育事业的支持致以崇高敬意。他也勉励校红十字会、遗体接受站从细节入手,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服务工作,并要求同学通过解剖第一课和参与遗体捐献的志愿服务项目,感受和实践仁爱精神。

期间,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徐强老师也特意从校庆主会场来到了座谈会的现场,向遗体捐献者和实现者家属表示慰问和感谢。

今年,我校遗体接受站在30多年的工作经验上提出了遗体捐献工作三大原则:“敬重逝者,慰藉家属,教育学生”。短短十二个字让多位嘉宾感动不已,“这十二个字虽然简单,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同学们的尊重,我们也要谢谢你们!”

随后,同学们陪同嘉宾们参观了位于解剖楼一楼新建成的“遗体捐献文化走廊”,走廊上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庄重、温馨的布置让嘉宾们都赞叹不已。好几位爷爷奶奶都提到“家”这个字,“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家了。”“这个家特别好、特别温暖,以后要常来转转。”他们简单朴实的话语令许多同学感动泪流,同学们也用最真诚的话语表达了对各位老师们的感谢和尊敬,并承诺今后在医疗岗位上一定会以最好的状态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和付出。

“宁我千刀万剐,换你不错划一刀。”对于大体老师,或许我们无法了解躺在解剖台上的他(她)曾经有着怎样的人生,我们听不到他们的一言一语,甚至在学习结束后我们也没有机会亲口对他们说出那声发自心底的“谢谢!”,但是我们可以心怀感恩,对他们无私的奉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恩、敬畏、责任”一直是我校医学生价值观和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周年校庆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与捐献自愿者们的交流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医学生身上的责任,更加深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激励着医学生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懈努力,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基础医学院,红十字会办公室)